机构动作方案教师参考用
机构动作方案的构思与拟定应该是机构动作简图设计的"综合型"部分,它对于机械设备的重量、水平、功能和经济效益是非常关键的。尤其值得注意的是,我国重返"关贸总协定"之后,对于引进国外设备不允许照搬照抄。因此,机构动作方案设计的重要性,愈来愈被广大科技人员所认识。
"机构动作方案创新设计实验"也可以作为机构方案构思组装模仿改进实验开出,其内容是,在课程设计中,指导学生排列、结合这种实验台的多功能零件,将它们自己构思创新、试凑选型的机构方案亲手按比例组装成实物模型,模拟真实现象,直观调节布置、连接方法和动作学尺寸来改进自己的设计,最终学生自行确定其设计方案和动作功能数值,教师鉴定其总体演示效果作为"创新及动手"环节的评定分数依据。
关于机构动作方案拼接中的几点说明:
1、拼接机构动作方案时,应十分注意各动作构件所占用的动作层面问题,否则所拼接的机构在实际动作中会发生构件动作干涉而导致拼接失败。本方案提供的机构动作学尺寸(单位:毫米)仅供参考,实验者只要保证每一步所拼接的构件的动作相对灵活,你就可以继续实行下一步的拼接,这样做一定会成功。建议拼接顺序由里向外(由第1层到最外层)实行拼接;
2、构件层面是以机架的拼接起始参考面为基准的,即动作层面数的第1层是指机架的拼接起始参考面,层面数随构件动作层面逐渐远离第1层而增大;
3、为协作实操者拼接实验指导书中的机构动作方案,机构动作简图中所标注的数字编号的意义为:横杠前面的数字代表构件编号,横杠后面的数字为建议该构件所占据的动作层面。动作层面数的第1层是指机架的拼接起始参考面,层面数随逐渐远离第一层增大。提供参考的机构动作学尺寸(单位:毫米)中,带有下标X和Y的意义是:以铅垂平面坐标系为参考,表示由水平方向尺寸和铅垂方向尺寸二者一起合作确定的一个位置点。提醒实验者注意的是:由两个零件固接而成的一个动作构件需要占用两个动作层面;
4、我们收集了一些机构动作方案提供给老师,以充实实验教学内容。在今后的实验中,对学生拼接成功的机构动作方案,请你测量并记录其机构动作学尺寸,以不断完善本方案中的内容。
杆件的的拆分:
1、杆组的概念
任何机构全部是由机架、原动件和从动件系统,经过动作副联接而成。机构的自由度数应等于原动件数,因此封闭环机构从动件系统的自由度必等于零。而整个从动件系统又往往可以分解为若干个不可再分的、自由度为零的构件组,称为构成机构的基础杆组,简称杆组。
按照三族平面机构的数综合和构造公式,基础杆组应适用的条件:
其中活动构件数n,低副数P5和高副数P4全部必须是整数。由此可以获取各种类型的杆组。当n = 1, P5 = 1, P4 = 1时即可获取单构件高副杆组,常见的有如下几种:
图1 单构件高副杆组
当 P4 = 0时,称之为低副杆组,即
因此适用上式的构件数和动作副数的结合为: n = 2, 4, 6……, P5 = 3, 6, 9……。
最简便的杆组为n = 2, P5 = 3,称为Ⅱ级组,由于杆组中转动副和位移副的配备不一样,Ⅱ级杆组共有如下五种形式:
图2 平面低副Ⅱ级组
n = 4, P5 = 6的杆组称为Ⅲ级杆组,其形式较多,图3所示的是几种常见的Ⅲ级杆组:
图3 平面低副Ⅲ级组
2、正确拆分杆组
正确拆分杆组的三个步骤:
1) 先去掉机构中的局部自由度和虚约束,有时还要将高副加以低代;
2) 计算机数值数值构的自由度,确定原动件;
3)从远离原动件的一端(即执行构件)先试拆分Ⅱ级杆组,若拆不出Ⅱ级组时,再试拆Ⅲ级组,即由最低级别杆组向高一级杆组依次拆分,最后剩下原动件和机架。
正确拆组的判定标准是:拆去一个杆组或一系列杆组后,剩余的必须仍为一个完整的机构或若干个与机架相联的原动件,不许有不成杆组的零散构件或动作副存在,否则这个杆组拆得不对。每当拆出一个杆组后,再对剩余机构拆组,并按第3)步骤实行,直到剩下与机架相联的原动件为止。
图4 杆组拆分例图
如图4所示机构,可先除去K处的局部自由度;然后,按步骤2)计算机数值数值构的自由度F = 1,并确定凸轮为原动件;最后按照步骤3)的要领,先拆分出由构件4和5构成的Ⅱ级组,再拆分出由构件3和2及构件6和7构成的两个Ⅱ级组及由构件8构成的单构件高副杆组,最后剩下原动件1和机架9。
3、正确拼接组装动作副及机构动作方案
按照拟定或由实验中获取的机构动作学尺寸,运用机构动作方案创新设计实验台提供的零件按机构动作的传递顺序实行拼接。拼接时,首先要分清机构中各构件所占据的动作
机 构 运 动 方 案
教师参考用
机构动作方案的构思与拟定应该是机构动作简图设计的"综合型"部分,它对于机械设备的重量、水平、功能和经济效益是非常关键的。尤其值得注意的是,我国重返"关贸总协定"之后,对于引进国外设备不允许照搬照抄。因此,机构动作方案设计的重要性,愈来愈被广大科技人员所认识。
"机构动作方案创新设计实验"也可以作为机构方案构思组装模仿改进实验开出,其内容是,在课程设计中,指导学生排列、结合这种实验台的多功能零件,将它们自己构思创新、试凑选型的机构方案亲手按比例组装成实物模型,模拟真实现象,直观调节布置、连接方法和动作学尺寸来改进自己的设计,最终学生自行确定其设计方案和动作功能数值,教师鉴定其总体演示效果作为"创新及动手"环节的评定分数依据。
关于机构动作方案拼接中的几点说明:
1、拼接机构动作方案时,应十分注意各动作构件所占用的动作层面问题,否则所拼接的机构在实际动作中会发生构件动作干涉而导致拼接失败。本方案提供的机构动作学尺寸(单位:毫米)仅供参考,实验者只要保证每一步所拼接的构件的动作相对灵活,你就可以继续实行下一步的拼接,这样做一定会成功。建议拼接顺序由里向外(由第1层到最外层)实行拼接;
2、构件层面是以机架的拼接起始参考面为基准的,即动作层面数的第1层是指机架的拼接起始参考面,层面数随构件动作层面逐渐远离第1层而增大;
3、为协作实操者拼接实验指导书中的机构动作方案,机构动作简图中所标注的数字编号的意义为:横杠前面的数字代表构件编号,横杠后面的数字为建议该构件所占据的动作层面。动作层面数的第1层是指机架的拼接起始参考面,层面数随逐渐远离第一层增大。提供参考的机构动作学尺寸(单位:毫米)中,带有下标X和Y的意义是:以铅垂平面坐标系为参考,表示由水平方向尺寸和铅垂方向尺寸二者一起合作确定的一个位置点。提醒实验者注意的是:由两个零件固接而成的一个动作构件需要占用两个动作层面;
4、我们收集了一些机构动作方案提供给老师,以充实实验教学内容。在今后的实验中,对学生拼接成功的机构动作方案,请你测量并记录其机构动作学尺寸,以不断完善本方案中的内容。
杆件的的拆分:
1、杆组的概念
任何机构全部是由机架、原动件和从动件系统,经过动作副联接而成。机构的自由度数应等于原动件数,因此封闭环机构从动件系统的自由度必等于零。而整个从动件系统又往往可以分解为若干个不可再分的、自由度为零的构件组,称为构成机构的基础杆组,简称杆组。
按照三族平面机构的数综合和构造公式,基础杆组应适用的条件:
其中活动构件数n,低副数P5和高副数P4全部必须是整数。由此可以获取各种类型的杆组。当n = 1, P5 = 1, P4 = 1时即可获取单构件高副杆组,常见的有如下几种:
图1 单构件高副杆组
当 P4 = 0时,称之为低副杆组,即
因此适用上式的构件数和动作副数的结合为: n = 2, 4, 6……, P5 = 3, 6, 9……。
最简便的杆组为n = 2, P5 = 3,称为Ⅱ级组,由于杆组中转动副和位移副的配备不一样,Ⅱ级杆组共有如下五种形式:
图2 平面低副Ⅱ级组
n = 4, P5 = 6的杆组称为Ⅲ级杆组,其形式较多,图3所示的是几种常见的Ⅲ级杆组:
图3 平面低副Ⅲ级组
2、正确拆分杆组
正确拆分杆组的三个步骤:
1) 先去掉机构中的局部自由度和虚约束,有时还要将高副加以低代;
2) 计算机数值数值构的自由度,确定原动件;
3)从远离原动件的一端(即执行构件)先试拆分Ⅱ级杆组,若拆不出Ⅱ级组时,再试拆Ⅲ级组,即由最低级别杆组向高一级杆组依次拆分,最后剩下原动件和机架。
正确拆组的判定标准是:拆去一个杆组或一系列杆组后,剩余的必须仍为一个完整的机构或若干个与机架相联的原动件,不许有不成杆组的零散构件或动作副存在,否则这个杆组拆得不对。每当拆出一个杆组后,再对剩余机构拆组,并按第3)步骤实行,直到剩下与机架相联的原动件为止。
图4 杆组拆分例图
如图4所示机构,可先除去K处的局部自由度;然后,按步骤2)计算机数值数值构的自由度F = 1,并确定凸轮为原动件;最后按照步骤3)的要领,先拆分出由构件4和5构成的Ⅱ级组,再拆分出由构件3和2及构件6和7构成的两个Ⅱ级组及由构件8构成的单构件高副杆组,最后剩下原动件1和机架9。
3、正确拼接组装动作副及机构动作方案
按照拟定或由实验中获取的机构动作学尺寸,运用机构动作方案创新设计实验台提供的零件按机构动作的传递顺序实行拼接。拼接时,首先要分清机构中各构件所占据的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