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括乘法器混频实验
一、 实验目的
1. 进一步学习掌控把握变频
电子回路的相关课程课程理论。
2. 掌控把握包括乘法器混频电子回路的作业原理和调节测试方法
二、实验使用仪表器具
1.包括乘法器调幅、混频
模型块
2.20MH双踪示波器
3. 万用表
三、实验基础原理与电子回路
1. LC振荡电子回路的基础原理
在通信技术中,经常需要将信号自某一频率变换为另一频率,一般用得较多的是把一个已调的高频信号变成另一个较低频率的同类已调信号。例如:在超外差中波接收机中,常天线接收到的高频信号(载频位于535 kHz~1605kHz中波波段各电台的普通调幅信号) 经过变频,变换成465KHz的中频信号;在调频广播接收机中, 把载频位于88 MHz~108MHz的各调频台信号变换为中频为10.7MHz的调频信号。完成这种频率变换的电子回路称变频器,应用变频器后,接收机的功能将得到提升。
混频器的电子回路模型如图 5-1所示。混频器常用的非线性器件有二极管、三极管、场效应管和乘法器。本振用来产生一个等幅的高频信号U
L ,并与写入信号US经混频器后所产生的差频信号经带通滤波器滤出。目前,高重量的通信接收机广泛应用二极管环形混频器和由差分对管平衡调制器包括的混频器,而在一般接收机(例如广播收音机)中,为了简化电子回路,还有应用简便的三极管混频器,本实验应用包括乘法器实行混频器作业特性实验。
混频器主要技术功能数值参考规格有:
混频增益K
Pc
所谓混频增益K
Pc是指混频器输出的中频信号功率(W)P
i与写入信号功率(W)P
s之比。
噪声系数N
F
混频器由于处于接收机电子回路的前端,对整机噪声功能的影响很大,所以减小混频器的噪声系数是至关重要的。
混频失真与干扰
混频器的失真有频率失真和非线性失真。此外,由于器件的非线性还存在着结合频率干扰。这些结合频率干扰往往是伴随有用信号而存在的,严重地影响混频器的正常作业。因此,如何减小失真与干扰是混频器研究中的一个重要问题。
选用性
所谓选用性是指混频器选取出有用的中频信号而滤除其他干扰信号的能力。选用性越好输出信号的频谱纯度越高。选用性主要取决于混频器输出端的中频带通滤波器的功能。
2.实验电子回路
包括乘法器混频电子回路如图5-2所示,
说明:为多加模型块功能,本模型块已改进为"乘法器混频、调幅"模型块,除保留原包括乘法器调幅功能外,另加入包括乘法器混频功能。
当实行包括乘法器混频实验时,把J2、J3、J5、J8、J9上的跳线块放置于1-2位置,将J1上的跳线块改插于2-3位置,(J4、J6、J7不插跳块);IN1、IN3分别写入10.245 MHz与10.7MHz高频正弦波,IN2空闲。
本实验的混频输出中频为:Fi=F
L-Fs=10.7MHZ-10.245MHZ=455KHZ,经455KHZ陶瓷滤波器滤波后输出。
图5-2 包括乘法器调幅、混频模型块电子回路
四、实验内容
1.用示波器查看写入输出波动线;
2.用频率计测量混频器写入输出频率;
3.用示波器查看写入波动线为调幅波时的输出波动线。
五、实验步骤
1.中频频率查看
在实验箱主板上插上包括乘法器混频电子回路实验模型块,LC、晶体正弦波振荡电子回路实验模型块,接通实验箱上电源开关电源指标灯点亮。
将LC、晶体正弦波振荡电子回路接成晶体正弦波振荡电子回路,输出10.7MHz正弦信号,并将此信号接入包括乘法器混频电子回路实验模型块的IN3端。
经过调节高频信号源,产生10.245MHz左右的正弦信号作为本振信号接入包括乘法器混频电子回路实验模型块的IN1端。
调节两个信号的大小和W1,用示波器查看 TPO11点输出波动线,并用频率计测量OUT端频率,应有455KHZ的混频后信号输出。微调高频信号源上的可变电容,使输出信号幅值最大、失真最小。
(注意:当改变高频信号源的频率时,输出中频 P03的波动线作何改变,为什么?)
2. 混频的综合查看(选做项目,需用2块包括乘法器调幅、混频电子回路实验模型块)
在实验箱主板上插上一块包括乘法器调幅、混频电子回路模型块,接通实验箱上电源开关电源指标灯点亮。
插上另一块包括乘法器幅度调制电子回路实验模型块,并按实验1的实操步骤产生10.7MHz调幅信号,并接入第一块包括乘法器混频电子回路实验模型块IN3端,将高频信号源产生的10.245MHz本振信号接入IN1端。
调节两个信号的大小和W1,用示波器查看 TPO11点的输出波动线,特别注意查看TPI1和TP3两点波动线的包络是否一致。
六、实验报告要求
1.按照查看成果,测绘制作所需要的波动线图,并作解析。
2.归纳并总结信号混频的过程。
3.总结由本实验所获取的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