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轴轮系传动比的计算"是"
机械基础"课程的核心内容。传统的教学方祛是分别把一对对相互啮合的齿轮的传动比计算出来,再按照齿数与转动速度的关系推导出定轴轮系传动比的计算公式。对于机械基础较差的中职生来说,其过程繁琐而该刻板,教学效果欠佳。综合考虑了学生的知识水平、技能的基础、认识心理特别点从知发展水平和教学内容后,把作业任务及要求确定如下。
1.作业任务
某工厂想购买一台减慢速度器,其
电机输出转动速度为1280r/min,顺时针回转,经过减慢速度器后,要求:执行
机构转动速度为50r/min,所需功率(W)为399w,逆时针回转。
2.任务要求
(1)按照客户要求,小组讨论制定出合理选用减慢速度器的作业方案并优化;
(2)按照制定的作业方案,经过小结合作,帮助客户选购合适的减慢速度器。
二、确定教学目标
学习掌控把握目标是教学活动所追求的、学生在学习掌控把握过程结束后应完成的最终状态,是预期的教学效果。确定了教学目标,可以让学生和老师全部明确自己的努力方向,还可以作为评价标准,有效地评价学习掌控把握效果。编制教学目标时,要依据课程标准(教学大纲),特别注意目标的整体性(含有概括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等三方面的目标),可实操性和适应性等特征。因此,本次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1.在老师的指导下,正确拆卸装配减慢速度器箱盖;
2.区别写入轴与输出轴、主动轮与从动轮;
3.叙述机架、传动轴、齿轮等构件的画法;
4.按照机构传动简图,叙述解析传动路线的过程、各轮转向的判定方法并写出传动比的计算公式;
5.按照学习掌控把握任务,经过小组讨论,制定出合理选用减慢速度器的作业计划并实行优化;
6.经过小组讨论,解析出三级减慢速度器的传动路线并画出其传动简图;
7.正确判别三级减慢速度器中各轮的转向并计算出其传动比;
8.按照实际作业现象,合理选用减慢速度器的功率(W);
9.按照功力、转向和传动比来帮助客户选用合适的减慢速度器。
三、编写作业页
长期以来,部分老师只重视"教",而忽略了"教、学、做"一体化的集合,虽然有渊博的知识,也花了很多时间、精力去教,但教学效果却欠佳。如课前预习,老师全部是要求学生先看课本的内容,没有引导性的问题,大部分学生就像看小说一样粗略浏览一遍,甚至不看。课堂教学应用"填鸭式",根本没有可行性的方法去检验课堂教学,学生到底收获了多少。自然而然,教学效果就不甚理想了。
为了提升教学效果,老师可以把学习掌控把握的内容转变成若干引导性的文章、问题、图表和信息,以"作业页"的形式呈现给学生。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引导学习掌控把握者思考学习掌控把握问题,帮助学生学会如何完成学习掌控把握任务,以完成"工学集合,教、学、做一体化"的有效学习掌控把握。
编写学材时要注意,不要将知识直接展现给学生,而要经过多种类型的引导问题将学生引入到作业行动中。老师在导学问题的设计中要按教学程序实行编排,问题设计切口要小,要由简便到复杂,层层递进,并而且要清晰明了。在作业过程中促进学生手、脑和心并用的协调发展。本次课的作业页主要含有概括学习掌控把握准备、计划与实施、评价反馈和知识拓展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学习掌控把握准备。学习掌控把握准备的内容主要是引导学生去收集对完成本次作业任务有用的相关信息,目的是使学生掌控把握与该任务相关的基础知识。
第二部分:计划与实施。编写计划与实施的作业页时,不直接将完成任务的步骤告诉给学生,而是经过引导性问题引导学生按照作业任务去制定合理的作业方案,再按照制定出来的作业方案实行实施。
第三部分:评价反馈。教学设计过程中的评价是以学习掌控把握目标的形成评价为主,学习掌控把握目标的到达度,应是评价的主要方面。主要含有概括"自我评价、小组互评和老师评定分数"三部分。编写时要考虑其合理性和可实操性。
第四部分:知识拓展。知识拓展作业页的编写要考虑三方面的内容:一是要对巩固本次课所学习掌控把握的知识点有帮助;二是对提升学生的知识水平有帮助;三是让所学习掌控把握的知识和学生的能力得到迁移。
四、课前准备
1.分组(4组),每组5人,并选拔小组长。机械
实验台分组时候要考虑每组学生水平的均匀性,把好、中、差的学生平均分配到各个小组,这样有助于分层和对应教学。
2.组织各组长到
钳工实习车间学习掌控把握三级减慢速度器的拆卸装配。教会组长正确拆卸装配减慢速度器的同时,灌输安全意识,让组长在上课时把安全意识传输给本组的成员。
3.从钳工工量具室借出5个减慢速度器与5副拆卸装配工量具;准备纸、笔、彩色卡片、PPT课件、图钉等。
4.布置学习掌控把握环境。把教室分成讲解区(讲台、多媒体)、展示区(粘贴板)、图纸文档实验指导书区(减慢速度器作业手册等相关图纸文档实验指导书)、工量具区(减慢速度器、拆卸装配工量具等)和小组作业区。